今天是
公历*年*月
天
日
星期*
农历
**年*月*日
网站首页
|
中艺联合产品
|
关于中艺联合书画院
首页
中艺资讯
中艺动态
通知公告
中艺政策
中艺课堂
书画传承人
书画传承人
非遗传承
美术
舞蹈
戏剧
曲艺
杂技
音乐
医药
手工技艺
其他
书画名录
中艺保护
美术
戏剧
医药
手工技艺
民俗
书画润格
书画润格
中艺认证
书法
绘画
陶艺
紫砂
中艺产品
杂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非遗传承>>
杂技>>
列表
苏桥飞叉会
时间:2020-01-30
历史渊源苏桥镇位于文安县城北20公里处,坐落在大清河畔的千里堤上,为河北省沿大清河重镇之一。汉朝建镇,原名是八姓庄,后因宋代文学家苏徇曾在文安任主薄,故改名为苏桥。苏桥镇飞叉会在清末明初时,是当地最著名的文娱活动组织之一。苏桥镇地处津、京...
拦手门
时间:2020-01-29
简介2010年,天津市河东区的“拦手门”,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类别,序号1。特色拦手门是中国武术中较为稀罕的上乘功夫,它攻防合一,每逢交手,招架来拳时常使对方跌倒或伤及臂膀内脏。拦手拳表面看起来安逸娴静...
通背缠拳
时间:2020-01-29
流传地区洪洞通背拳流传于山西、上海、陕西、天津、河南、内蒙古、河北、江西、湖北、巴西等地。技术体系 基本功法打沙袋、抓铁球、插沙子、扔沙袋、打麻纸、铁沙掌、五爪功、桩功。 徒手套路徒手套路是洪洞通背拳的主体部分,徒手套路分为母拳套路和子...
地术拳
时间:2020-01-29
历史相传明末清初,福建南少林寺对面有座白莲庵,相传由庵中尼姑四月神尼所创,当时庵中尼姑为护庵健身之术,艺不传人。该拳是根据女人身材娇小体力无法与男人对抗衡等缺点,观察模仿狗的格斗动作,翻滚跌扑,灵巧多变,快速凶猛,机警灵敏特点和人的反关...
佛汉拳
时间:2020-01-29
起源在清朝咸丰年间才传入民间。根据河北省大名县东关碑文记载:佛汉拳流传世俗有140余年。首传人贾云露,世居河南长垣县贾庄,幼喜击剑,酷爱武术,后求师访艺于少林寺。因是俗家弟子,被拒之山门之外。贾就每天跪在门外不起,以求武技,日复一日,月半有...
孙膑拳
时间:2020-01-29
武术介绍 人物信息孙膑拳广布于山东省境内的一个地方拳派,附会为战国时期军事家齐人孙膑所创,但无文字记载。因其演练出击时常以长袖藏手,故又称“长袖拳”。清末,孙膑故乡青年武士杨明斋学孙膑拳于张姓车把式。杨曾执教于山东省武术传习所,20年代初...
肘捶
时间:2020-01-29
肘捶门的故事力战恶霸创立肘捶门肘捶的创始人名叫张东槐,1844年出生于临清与冠县交界的唐元乡瑶坡村。据《临清县志》记载,张家在当地算得上是名门望族——张东槐的父亲张汝滨为邑痒生(即府州县学的学生,相当于秀才),写得一手好字,颇得当地知县的赏...
撂石锁
时间:2020-01-29
历史渊源据传说,撂石锁这门功夫起源于唐宋。古时考武状元要考弓、刀、石、马、步,行伍之人把这个当做训练武术功力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不管是练拳、练刀、练枪,还是玩摔跤,都要求习练者有很强的身体素质,石锁就成为习武必备的器材。石锁虽构造简单...
迎罗汉
时间:2020-01-29
历史渊源 起源背景罗汉是神通广大者的化身,自古得到缙云民间百姓的高度崇拜。故民众尊称身强力壮、武功高超的人为“罗汉”,称习武的团队为“罗汉班”。每逢节庆,“迎罗汉”就是罗汉班聚集,游迎到各村交流表演。 据《宋史》和清康熙《缙云县志》相关记...
掼牛
时间:2020-01-29
起源掼牛活动在回族聚居区比较受重视,这主要与回族爱吃牛肉、经常宰牛有密切关系。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回回营,居住着近千户人家,他们每年过宰牲节时,都要宰上百头牛。每次宰牛都要把牛赶在一起,然后由四五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拿着绳子和木棍,互相配合...
高杆船技
时间:2020-01-29
历史渊源高杆船杂技起源于明末清初, 以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为盛。 表演时间为每年清明节前后三日的蚕花水会,在桐乡清河村双庙渚、南松村富墩桥和含山等附近水面上表演。 高杆船由2只农用木船并排绑扎,船面铺满木板; “杆”是一支较长的带梢毛竹,以石臼...
布鲁
时间:2020-01-29
简介布鲁,一种体育项目,蒙语意为投掷。比赛分投远和投准两种,多在喜庆节日举行。规则投掷距离一般为30米,投中目标即按规定得分。投远与投准均以每人三次为限。三次投掷需在30秒内完成。投掷姿势无规定,以三次投掷中的最好成绩定名次。投远是以投掷距...
蒙古族驼球
时间:2020-01-29
驼球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民族学、民俗学价值。蒙古族驼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最早在乌拉特后旗开展的一项具有地域色彩和民族特点的竞技性传统体育项目。蒙古族驼球由马球比赛演变而来,没有严格的比赛规则,只要场地稍加平整即...
通背拳
时间:2020-01-29
历史沿革祁家通背拳第六代传人季玉林先生认为:兵器是手的延长,一丈多长的大杆不同于枪法,属马上武艺,始于冷兵器时代的长矛作战技术,操练时手的把位异于小花枪的“叠拿”持枪,讲究“后屯把”,即后手不握杆梢,离杆梢一肘远,若在陆地上操练,即会失...
戳脚
时间:2020-01-29
基本简介戳脚是北方一种以腿脚功夫为主的拳术,相传起源于宋代,有“北腿之杰”之称。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使用了戳脚里的玉环步、鸳鸯脚。传说,太平天国时,太平军战将赵灿益,精通戳脚和翻子拳。太平军打天津失败后,赵灿益隐居河北省饶阳一带,将戳脚...
绵拳
时间:2020-01-29
历史源流绵拳起源于何时、何地、由何人所创,至今尚难找到确凿的证据。但是通过上海绵拳代表人物孙福海之子——孙长根、弟子孙宝庆的回忆,可以确定在上海最早传播绵拳的人是孙福海的师父孟光银。1920年前后,孟光银来到上海传授绵拳,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
井冈山全堂狮灯
时间:2020-01-29
全堂狮灯是流传在井冈山东上乡虎爪坪村的传统武术竞技项目。《宁冈县志》记载,虎爪坪村习武之俗始于清道光三年(1824年),一少林俗家弟子卢能昌落难来到虎爪坪村的深山老林里,以烧木炭和采草药为生,经村民三番五次盛请,才出山收徒,传授各路武术,始...
徐家拳
时间:2020-01-29
拳术起源徐盛才,1725年出生(清雍正2年),卒于1797年。该公自幼习武,曾走南闯北拜师学艺,练就一身绝技,创立徐家拳。百余年来,世代传承不息,到第六代传人徐花葶,徐家拳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并掀起了一个新高潮。据老县志和徐氏家谱记载,徐花葶,字殿...
梅山武术
时间:2020-01-29
梅山武功不论是徒手套路还是器械套路,均讲究“神、气、意”三者有机结合,要求“气流丹田,心与意合,意与心合,气与力合”。“桩固势稳,出手泼辣,发劲凶狠,吐气抑声”。新中国成立时期,梅山拳术被做为“增强人民体质”的传统体育项目而得到发展。198...
武汉杂技
时间:2020-01-29
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武汉市申报的“武汉杂技”、“伯牙子期传说”、“三国传说·卓刀泉传说”项目成功入选。至此,武汉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增至15个。“武汉杂技”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湖...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